餐桌上的科學家

新菜上桌!2019年飲食趨勢分析

2019/01/31 2,964 0

Photo by rawpixel on Unsplash

回顧2018年飲食界大事,米其林指南登陸台北,上榜餐廳令許多民眾趨之若鶩,名廚安東尼・波登(Anthony Bourdain)、世紀名廚侯布雄(Joël Robuchon)相繼離世令人不勝唏噓,還有日本核災地區食品輸台、非洲豬瘟等食安危機,老虎堂廣告不實也來添亂。

2018年的飲食趨勢,你是否都有吃到了呢?2019年又有什麼有趣的新奇飲食將會端上我們的餐桌?綜觀國內外媒體預測,2019年將會延續前一年的趨勢主題,並已可見作法上的延伸實例,各式各樣促進腸胃道健康的益生菌食品、用鋁箔紙烹飪的食物、大麻飲食、環保食器等,甚至連台灣奶蓋茶也榜上有名,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多樣化發酵食品  增加更多體內好菌

風靡歐美的益生菌飲料康普茶。Photo by Klara Avsenik on Unsplash
美國營養學博士愛德華.赫威爾(Dr. Edward Howell)認為:「人類的壽命與健康,與體內的酵素消耗量有關,酵素消耗量越少,壽命越長。」所以若由飲食攝取酵素便可減少消耗體內的酵素,進而提升健康狀態,甚至平衡體內酸鹼值,調整體質。日本的納豆和味增、韓國的泡菜、德國的酸菜、美國的醃黃瓜等,都是耳熟能詳的發酵食物。近年來更多樣化的發酵食品陸續成為主流,如發酵牛奶飲料克非爾(Kefir)、康普茶(Kombucha)、印尼傳統豆類發酵食物天貝(Tempeh)等,除了入菜之外,將會以果昔、沙拉醬等不同形式出現在我們的飲食之中。

大麻食品市場大興  影響力不容小覷

Photo by Justin Aikin on Unsplash
自2018年10月份起,大麻開始在加拿大合法化後,所掀起的熱潮席捲了北美洲。食品業者紛紛摩拳擦掌推出大麻麵包、飲料、棒棒糖等各式食品,應有盡有。從大麻萃取的大麻二酚(CBD),亦據傳能夠緩解疼痛和焦慮、抗氧化、消炎等功效,因此也有消費者食用作為身體護理之用。但在許多大麻尚未合法化的地區,這些食品仍然無法真正進入主流,雖然廠商對於大麻相關延伸產品市場抱持樂觀,目前卻仍是少數食品的噱頭以吸引消費者嚐鮮。

非動物性單白質食品  素食者選擇加倍

為積極尋求食物永續性的可能,以及全球性的茹素健康飲食潮流,飲食界正不斷努力尋找取代動物性蛋白質的替代品。牛奶以蛋白質比牛奶或豆漿少、但纖維質比較多的燕麥奶、堅果奶為流行大宗;肉類的需求則從植物性蛋白質進展至由昆蟲攝取蛋白質,未來則借助更多科技研發的力量,以在實驗室就能製造出的人造肉為目標,無需經過養殖及屠宰的過程,達成口腹之慾與環境保護都能兼得的理想。

新蔬食選擇  海藻及其他藻類

Photo by Silentpilot on pixabay
正當蔬食風潮持續延燒,市場將可食用的植物蔬果焦點集中於海中的植物——藻類——身上。有益身體健康、具永續性且味道鮮美等特質,讓海苔、昆布等藻類在亞洲早已是不可或缺的營養素,近年則逐漸在歐美佔有一席之地,用以取代海鮮風味而仍保有不過度消耗魚類資源的態度。藻類在餐飲主食中擔任畫龍點睛的要角,茶飲、甜點、雞尾酒中也可發現它們的蹤跡。

環保意識包裝  食物從裡到外都永續

減少食物包裝的浪費無疑是消費者、食品業者、研發者、環保人士所共同關注的焦點,促使過往幾年有不少創新研發誕生,而在來年,科技輔助加上食品通路推廣,這些概念式實驗產品將會正式進入第一線消費者手中。如超市中的包裝、餐廳所使用的餐具、外帶食物包材等,都將產生有別於以往的革新,甚至建立新的飲食及購買習慣。

得過四次美國餐飲業最高榮譽James Beard Foundation Award的《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記者Kim Severson,更以目前所觀察到的微趨勢直言預測了台灣兼具鹹甜風味的奶蓋茶將在2019年大紅大紫,以及2018後半年在搜尋排行榜上名列前茅的鋁箔包晚餐,其所帶來的烹飪便利性,將成為來年繼續發燒的原因。地中海沿岸風味吹到了東邊,黎巴嫩、敘利亞、土耳其等國家的家常風味菜,亦將成為2019年飲食要角。

資料來源:EATERThe New York TimesWhole Foods Market

文章來源: 文/陳亞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