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科學家

美食安法案衝擊小農?原來大型農場更能吸收食安成本

2018/10/08 1,342 0

Photo by PHÚC LONG on Unsplash
近年來,接連發生的食安風暴讓台灣人民眾對食品大廠信心崩盤,以在地、社區為主打的小農產品則異軍突起。然而在食安問題上,小農場則面臨一個更艱困的問題:相較小農場,大農場吸收食品安全成本的能力顯然更強。

這是經濟學上永恆的兩難:根據美國農業部最近的一項研究顯示,對於年銷售額超過350萬美元規模的大型農場而言,每年只要花不到0.3% 的收入,就可以完成2011年所訂立聯邦法規中的各項標準,包括水質測試、工人培訓和記錄保存等。但對於那些年銷售額低於50萬美元的小型農場,則可能會花上他們6至7%的年收入。

Photo by Joao Marcelo Marques on Unsplash
隨著科技發展進步、全球糧食貿易自由化、食物烹調方式與種類日趨複雜等因素,2011年1月4日美國總統歐巴馬簽署「食品安全現代化法案」(Food Safety Modernization Act,簡稱FSMA),用以取代實施了70多年的聯邦食品、藥品與化妝品法。然而現在這個法案卻衝擊著許多小農場,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康涅狄格大學的助理教授約翰・博韋(John Bovay)表示,增加的費用可能促使一些較小的農民停止種植受該法案影響的作物。

該報告顯示,收入為50萬美元的小型農場遵守法案的成本為最高,接著費用增長趨緩,而當收入達到350萬美元時,費用就會平穩下來。不過實際上,這些法案耗費的成本如水質測試或工人培訓其實都差不多,但大型農場更有能力將這些費用稀釋掉。而到了FSMA全面實施的2022年後,大型農場的實際成本甚至可能更低。所以根據研究報告,這項法案很有可能更加強調大型農場的優勢。

從各種角度來看,農產品生產者的固定成本——從工人到監管成本——都在增加,但卻無法確保他們的收入能與之匹配。「總的來說,這些規定將使小農場保持競爭力更加艱難,而食品安全的任何改善都可能需要數年才能真正看見。」
Photo by Lukas Budimaier on Unsplash
不過,大型食品工廠在食安方面也有令人擔憂的地方,如一些工業化的大型屠宰場,場內擁擠狀況使疾病易於傳播,導致食品安全風險。而當食安事件爆發時,一隻受感染的動物就可能造成大規模損失----2010年,兩家愛荷華州雞蛋農場召回超過5億顆雞蛋。更糟糕的是在大型食品公司的遊說下,政府也允許公司自己設立檢查員以取代政府檢查員,並允許公司以放鬆管制來提高生產效率。從這方面來說,增加小農的優勢,實為政府目前應當努力的食品政策方向。目前在台灣,行政院食安辦公室已經著手修改專法,增加傳統農業的附加價值。此外民間也透過網路如「安心雲農產平台APP」,以幫助小農推食安。

資料來源:Capital PressThe PackerFood and Water Watch客家電視中時電子報媽媽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