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科學家

野餐季來臨!野餐食安守則報你知

2018/07/24 2,900 0
到了天氣晴朗適合全家出遊的日子,與其在外面亂買亂吃,還不如自己親手準備愛心便當,健康又安心,但你可知道原本心意滿滿的美食,可能會在旅行途中逐漸變質,成為恐怖便當?直接在賣場購買就帶出門的野餐菜色,如生魚片壽司、烤雞、水果等,更有可能出問題。一起來檢查看看便當菜色,向野餐NG食品說NO!

Photo by jelly on pixabay

準備餐食時,主要幾個基本原則把握好,就可以避免掉大部分的衛生風險:

  1. 首重清潔:手部、烹飪用具、器皿等,清潔完全再動手製作,避免沾染上其他病菌。

  2. 生熟食分開:生食、熟食應分開擺放在不同容器,避免食物交叉汙染,將污染物 ( 像是微生物或細菌)從某種食物傳遞給另一種食物。尤其附著在生食上的細菌容易污染已經煮熟的食物,若將污染的熟食吃下肚,就可能讓人生病或造成腹痛。

  3. 溫度控制:熱食應保持在 60˚C 以上,冷食則應維持在溫度7˚C 以下。 無論是準備、運送、享用食物的過程中,都須注意溫度掌控。食物避免日曬是基本,若遇食物變溫情況,建議直接丟棄。

  4. 儘速食用:易變質食物如海鮮、蛋、豆、魚、肉類,需要在2小時以內食用完畢;在溫度超過32˚C的情況下,易變質食物最好在1小時之內食用。雖然其他熟食在4小時內吃完都算安全,但基本的原則是,所有食物都應及早趁新鮮食用。

  5. 必備冰塊、保冷劑或保冷箱等保鮮用具:野餐食物大多為冷食,為維持食物低溫,食物離開冰箱之後最好放置於保冷箱中。且應避免太陽直曬,放在陰涼處或是有篷頂的地方,也應避免重複開關保冷箱,以免保冷箱內溫度升高,失去保冷功效。

Photo by Dan Gold on Unsplash
至於常見的野餐菜色,生食類如沙拉、水果,應反覆沖洗之後,再將每樣蔬果分別放入不同容器中,到了野餐地點後,再組合製作沙拉,既衛生又可以避免沙拉醬先行混合賣相不佳的狀況。最愛的主食類如三明治、飯團等,都不建議前一天提早準備,除了隔夜後口感變差之外,醞釀細菌孳生的時間也較長,因此最好當天製作,內層餡料也選擇熟食為佳,製作後應盡快食用。必不可少的自製飲品,仍舊需掌握低溫原則。

最需要注意的NG菜色要數海鮮食品,若想要生食,必須全程保存在 0~5˚C,且離開冷藏狀態後,在半小時內就要吃完。熟食則需加熱至 70˚C 以上,殺死有害細菌和寄生蟲,並盡快食用完畢。其次為蛋奶豆類製品,如雞蛋沙拉、優格、起司、豆漿、牛奶、鮮奶油蛋糕等,保持低溫7℃為必要條件,離開冷藏狀態時也應盡快食用。
Photo by Karly Gomez on Unsplash
最後,野餐時經常使用雙手當作餐具使用,因此保持手部清潔是一大重點。帶上可以清洗手部的清洗液和水,或者一瓶乾洗手,碰觸食物前清洗乾淨,就可避免將致病細菌吃下肚。掌握好以上原則,無論去海邊或者上山去,隨處都是我們的野餐地。

文章來源: 文/陳亞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