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科學家

食安風暴是黑心商人的錯?問題比你想像中複雜

2019/06/25 1,395 0


Photo by Joanie Simon on Unsplash
一說到食安事件,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無良商人以及各種偷工減料的食品。但其實,真的是這樣嗎?

事實上,隨著整個世界糧食交流越來越頻繁,食品安全問題已經和你想的不一樣了。早在今年年初,《食力》的一則報導就顯示2018年的食品安全問題,已經從「黑心廠商」、「廣告不實」,轉變為「境外移入」的威脅。大量來自於境外的問題食品正在侵襲台灣的糧食安全,包括非洲豬瘟、禽流感、戴奧辛大閘蟹,以及日本核災地區食品是否要進口的議題。其中,討論聲量最高的自然就是非洲豬瘟,更是達到近三年網路聲量的最高點。
Photo by Marco Oriolesi on Unsplash

威脅一:影響餐桌的國際政治

事實上,這個問題並非台灣獨有。隨著國際之間的交流越來越頻繁,食品安全問題已非一國政府能夠解決,許多因素都可能牽動一國的食品安全。舉例來說,通常屬於國際事務範圍的英國脫歐,竟也與英國人民的餐桌息息相關。今年2月,英國雞蛋產業委員會(BEIC)發出一份警告,表示如果政府選擇採取「無協議脫歐」(No-deal Brexit),從非歐盟國家來的問題蛋,將可能重回英國人的餐桌上。

原來,英國人日常飲食中約有30%進口自歐盟,如果沒有談妥退出的機制,短時間內運送新鮮食材到店家的供應鏈可能戛然而止。在缺乏歐盟食材的情況下,英國就可能必須從其他非歐盟國家進口蛋製品。

然而這些非歐盟國家如印度或阿根廷,他們的動物飼養福利標準明顯較英國更低,生產出來的雞蛋也將更為低廉。除了大量衝擊英國本地雞蛋業者外,更重要的是那些來源不明的雞蛋對食品安全可能造成的影響。BEIC主席表示:「我們幾乎缺乏所有蛋品是否安全的數據:從沙門氏菌到氟蟲腈的一切數據。」國際政治的變動,影響著每個人的餐桌。如何解決也考驗著各國政府的智慧。
Photo by _M_V_ on Unsplash

威脅二:新的運輸方式、新的威脅

此外,隨著現代運輸越來越發達,現在的人們也越來越習慣從網路上購買食品,而這些新的運送管道也為食品安全帶來新的威脅。根據3月歐盟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隨著電子商務快速成長,他們對線上銷售的控制力極為有限,特別是在對非歐盟國家的線上運輸食品方面。

這份報告是歐盟衛生和食品安全總局,在參照法國、德國、愛爾蘭等國現況後的調查結果。報告指出:大部分歐盟國家都還沒有針對此類銷售管道制定完善的法律,也沒有官方的衛生及追蹤標章。此外,賣家可以任意改變銷售公司的名稱,也為食安追蹤帶來新的困難。

2017年,委員會針對網路食品販售的問題,成立了第一個歐盟區協調掌控計畫。對於未加以合作的賣家,官方得以採取如要求修改標籤、召回、扣押等措施。不過施行起來仍有困難,應該如何在法律及執行面上防堵食安漏洞,成為各國必須審慎考慮的問題。
Photo by L.W. on Unsplash

威脅三:氣候變化

最後,屬於自然的氣候變化也可能造成食品安全的漏洞。2月,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了一項報告表示,因為氣候變化造成的食物污染每年導致全球超過6億人生病,其中有超過42萬人死亡。此外,這些污染也造成未開發及開發中國家每年約950億美元的巨額損失。

在報告中世衛組織表示,根據研究發現隨著氣候變暖,加拿大安大略省的蒼蠅數量有了明顯的增加趨勢,這增加了該地人口腹瀉的風險,因為腹瀉正是藉由蒼蠅傳播彎曲桿菌導致的。此外,氣候暖化也造就許多黴菌滋生的溫床,而誤食這些黴菌就可能使人出現呼吸道感染等急性症狀,甚至死亡。然而儘管這些食品有安全上的疑慮,當一旦爆發因氣候變化的洪水和天災時,人們依舊得被迫食用這些遭受污染的食物。

僅管氣候變遷已經影響到世界各國的糧食安全,然而目前此項議題仍未受到重視。根據報告顯示,目前僅有三個國家在其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綱領中明確提到食安議題。

資料來源:Food Safety NewsReutersThe Guardian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