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科學家

食品安全三大男神!就靠他們造就歷史(一)阿庫姆

2019/07/01 1,537 0

〈Chemical Lectures〉由Thomas Rowlandson (1756–1827)所繪。
在現代,打擊黑心食品、保障食品安全,已經變成所有政府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了。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第一款打擊黑心食品的法案是怎麼來的呢?而在19世紀的時候,政府甚至「拒絕」打擊黑心產品,又是怎麼回事呢?

在這一系列故事中,我們將陸續介紹三個奠定食品安全歷史的男人。這些人都有自己的缺陷,也因為這些自身的缺點,使得他們在打擊敵人的時候,也把自己推到砲火下、成為了戰鬥的犧牲品;但是他們也改變了社會,在打擊黑心食品的歷史中,留下不可抹滅的功勳。以下,就是他們的故事⋯⋯
19世紀,一名偷喝酒的廚師。此時的英國已出現大量造假的食品

19世紀的英國

事實上要到很晚近的兩百多年前,人們才真正開始廣泛關注食品安全所帶來的種種問題。原因是因為在先前的年代,食物有沒有被摻假、灌水,基本上都是很容易辨認出來的——牛奶味道很淡就是兌了水、咖啡喝起來很苦,就是添加了菊苣粉。但是這種簡單的感官測試法,到了19世紀初期卻開始失效了。一門學科的出現,開始出現了真正意義上的「黑心食品」——那就是「化學」。

自從1770年開始的短短20年間,化學這門學科經歷了一次最長足的進步。這段期間出現了許多星光熠熠的偉大人物,諸如謝勒、卡文迪西,還有最重要、卻在大革命時期被推上斷頭台的拉瓦節。

很快的,化學成果就被「應用」在食物工業上面。當年和我們現在也是一樣,都習慣用外觀來評斷食物的好壞。所以為了因應認為「只有白麵包才是好麵包」的消費者,倫敦有些麵包師傅就開始使用明礬來將麵包「漂白」。

到了19世紀,食物造假更是到達天衣無縫的地步——生產商用紅鉛將辣椒染紅、在新裝白蘭地裡面添加葡萄乾疔劑,製造出「熟味」;奶油濃稠不是來自它的天然脂肪,而是摻入米粉或竹芋粉的增稠劑。但是因應這種日益嚴峻的食品安全問題,英國政府採取了怎樣的措施呢?
1808年的倫敦比林斯蓋特市場,在此購買魚鮮的人潮絡繹不絕。由Thomas Rowlandson (1756–1827)所繪。
答案是——什麼都不做!

不過,也不是因為英國政府沒有魄力,而是他們擔心打擊造假,就是對自由貿易的一種干預。在當時重商主義的氛圍下,甚至連一般「民意」都認為,造假只不過是另一種商業手段,是一種正當的賺錢途徑!而消費者因為一時不察買到假貨的話,除了自認倒霉,根本沒有其他辦法。

但是就在這時候,一個人的出現改變了整個食物造假的風氣。倫敦人驚覺原來自己每日所吃的東西,竟然是透過各種化學方法「製造」出來的!這個人的名字,叫作弗德列克・阿庫姆(Frederick Accum)。

阿庫姆出生在德國,當他3歲時,父親就過世了。雖然他也曾經受過中學教育,但那時代的教育都只有教西塞羅、希羅多德這類人文知識。然而,當他小時候,曾經看過他爸爸製作肥皂,那時小小年紀的阿庫姆從皂化過程中看到了酸鹼反應,也一定目睹過應用碳酸鉀將豬油皂化的神奇過程。

24歲時,他搬到英格蘭擔任一名藥劑師。很快的,兩種東西為他的人生帶來豐富的色彩:化學與美食。

阿庫姆沒有整天待在小小的實驗室中,反而參加競選、參與演出、製作廣告,化學對他來說充滿了魔力,他喜歡進行許多稀奇古怪的實驗,並與民眾分享實驗過程帶來的喜悅。而他也喜愛品質優良的全麥麵包、煙燻火腿、濃郁芬芳的黑咖啡,以及用桃子、櫻桃、鳳梨等各式水果做成的果醬。

也正因為如此,他才對那些黑心商人在食物中添加不良物質感到十分憤慨。1820年,他終於想到利用自己對化學的知識,展開一場化學與化學的對決!
弗德列克・阿庫姆(Frederick Accum)
1820年,阿庫姆發表了一本小冊子《論食品摻假和廚房毒物》,一舉公布食品中含有種種欺詐性添加劑。現在西方首次針對食品中添加有毒物質或添加劑的行為,發表有科學論據的文章。裡面的文字怵目驚心:

「我們吃的泡菜是用銅染綠的,我們吃的醋是用硫酸稀釋的,我們吃的糖果是將糖澱粉和黏土混合在一起、再用銅和鉛染色的;我們吃的番茄醬是用蒸餾酒剩下的渣滓,加上綠色的核桃外殼煮出的湯汁、以及各種香料、辣椒粉、甜椒和普通的鹽,或是賣不掉的爛蘑菇混合成的。」

為了達到最大震撼效果,他在書名頁上畫了一個骨灰罈,上面一個巨大的骷髏,兩條大蛇在骷髏旁邊扭動。他的書達到了他想要的效果:才一個多月,阿庫姆的著作就賣了1000冊,之後又陸續賣了幾萬本。在當時是非常了不起的銷售數字。

此外,他還在書中介紹了各種簡易的檢測方法。比方說奶油,只需要在奶油裡滴上幾滴碘酒,真正的奶油會變成黃色,假奶油則變成藍色。

只要將橄欖油放進冰箱,就可以看出它是否被摻了便宜的罌粟油。用氯化鉀的濃溶液檢測檸檬汽水是否摻入了酒石酸,如果出現沈澱物,那就是假汽水。

這本書無異是在教大家用化學來對抗化學。消費者掌握前所未有的巨大力量,過去有假食品出現時,商店老闆可以矢口否認;但現在有了這些簡易的實驗方法,商家就再也不能抵賴了。

但是,阿庫姆卻在同一年整個消聲匿跡。他造成的巨大影響力沒有持續,甚至要到40年後的1860年,英國才誕生第一款食品安全法案。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

原來,阿庫姆這個成天揭短的化學家,最後卻因為一件不算很大的事,搞得身敗名裂、自己也離開了英國了。
《論食物摻假》的書名頁

人格破產

在《論食物摻假》出版後,阿庫姆來到了人生的頂峰。《歐洲雜誌》稱它為英國「最搶手的化學顧問」,不過也在這一年,他失去了一切,一切都起因於這個成天揭露犯罪的食安福爾摩斯,自己竟然也犯了罪。

1820年11月,大不列顛皇家科學研究院的圖書館員赫然發現,圖書館的書似乎有被人撕掉書頁的現象。在經過調查後發現,所有借書人不約而同地指向阿庫姆。

當然,阿庫姆在當時已經是個享譽全國的學者,圖書館不能隨便指認,只能在暗處偷偷調查。就在之後的某天,當阿庫姆離開閱覽室後,圖書管理員再次仔細檢查了阿庫姆經手的圖書,驚覺有些書頁的確被撕掉了。
阿庫姆的嫌疑更重了。但是,圖書館也不能排除這些書頁是在阿庫姆借出之前就被撕掉的。左右為難下,圖書館決定:偷偷鑿出一些窺視孔,如果要指認阿庫姆,唯有將他作為現行犯逮補!

12月20日,阿庫姆總算被逮住了。警察在搜查房子後,赫然發現30多張從圖書中撕下的書頁。

他被指控偷竊。而短短一個月後,阿庫姆就成為整個倫敦嘲弄辱罵的對象。隔年4月,法院正式開庭審理,不過阿庫姆無法承受這種恥辱,於是他逃離了英國,再也沒有回來過。

事實上,雖然阿庫姆在性格上的確是個衝動急躁的人,但不可諱言,他的離開對英國的食品安全的確是個巨大的損失。在他被逮的當天,撕掉的書頁正是關於確認巧克力真偽的方法。

在此之後,英國的食品造假依舊,甚至變得更加猖狂。到最後幾乎所有的食品行業,只要拒絕摻假就根本不可能活得下去。消費者與生產者陷入了一種壓低價格的惡性循環中。而這一切,都等待另一個偉大發明的出現.....(待續)

參考書目:《美味詐欺:黑心食品三百年》,Bee Wil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