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科學家

食用深海魚類須知 避開這5種重金屬魚!

2019/07/02 21,733 0

Photo by Hoan Vo on Unsplash

魚類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包括蛋白質、Omega-3不飽和脂肪酸、鈣等,是許多營養師推薦的好食材。不過,大型掠食魚類的重金屬污染卻也成了健康上的隱憂,該如何趨吉避凶呢?

2017年食藥署公布最新攝食指南指出,旗魚、鮪魚等大型魚類含有毒重金屬「甲基汞」,恐影響孩子神經發育,而孕婦以及6歲以下幼童能不吃就不吃;醫師則建議以小魚取代大魚。到底民眾該如何聰明吃魚呢?專家告訴你。

請你跟我這樣吃,避免重金屬危機

拿出紅筆,請將旗魚、劍魚、鯊魚、馬頭魚、大目鮪這五種魚打叉叉,因為大魚肉雖多,但是風險也跟著增加,國立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張正明副教授指出,「通常大於50公斤以上的魚類會有重金屬如甲基汞累積的風險,而一般市面上可以購買到的小型魚類,較低重金屬風險,都是很好的食材選擇。」如果你不知道該吃甚麼魚,可以參考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也根據各種魚類體內的汞含量,整理出一份懷孕婦女與孩童的海鮮飲食建議:


如果真的要吃這些危險魚,臺灣食品藥物管理署也建議,孕婦與育齡婦女每週不宜攝食超過1份、約35公克的鯊魚,不宜攝食超過2份、約70公克的旗魚、鮪魚、油魚;1~6歲的兒童則每個月不宜攝食超過1份35克的鯊魚、旗魚、鮪魚、油魚。否則,原本是想攝取健康,反而吃進重金屬。


至於民眾常擔心經常食用的鮪魚罐頭是否也有重金屬的危機,張正明指出,鮪魚有分很多種類,製作鮪魚罐頭的「長鰭鮪」是屬於體型較小的鮪魚,並沒有重金屬的疑慮,可以安心食用。

臺灣擁有豐饒的海洋資源,是餐桌上習以為常的佳餚,享受美食之際,選擇當地漁產,避免選擇進口的大型掠食魚類,才能吃得更安心、更健康。

註:一份約35克的魚,目測大小約為成人食指、中指、無名指三指併攏的大小。

(本篇審稿顧問國立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張正明副教授)

文章來源: 文/李宜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