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科學家

第一屆國際食品安​​全會議:「沒有食品安全,就沒有糧食安全!」

2019/11/25 2,540 0

Photo by Evangeline Shaw on Unsplash
近日,由世界衛生組織(WHO)、世界貿易組織(WTO)、非洲聯盟以及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主辦的第一屆國際食品安全會議。會中宣稱:「沒有食品安全、就沒有糧食安全!(There is no food security without food safety)」

現今,確保食品安全已經是各國重要議題之一。據該會議稱,每年有超過6億人口因為病毒、寄生蟲、毒素或化學物質污染的食物染病,並造成42萬人口死亡。而其中又以兒童最為嚴重,報告指出,有將近1.5億五歲以下兒童因為食用被微生物或寄生蟲污染的食物,導致死亡或發育遲緩的症狀。
不只人的生命受到威脅,食品安全問題造成的經濟損失更是遠超人所能負荷。遭受污染的食品阻礙了社會經濟的發展、造成醫療系統負擔過重、也損害了國家的經濟、貿易與旅遊相關產業。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食品安全事故每年使發展中國家損失超過950億美元。

此外,糧食生產的全球化也為食品安全帶來新的挑戰。越加快速的農業、環境及消費者行為轉變,更加複雜的糧食供應鏈與模糊的責任分工,都需要跨國的協調與一致的國際行動,各地當局都應當保持警惕、分享信息和資源,並共同找到有效策略。

為了達到2030年「人人享有糧食安全」,意即每人獲得足夠的食物及消除各種形式的營養不良的目標,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將於2019年與世衛組織、非洲聯盟共同組織兩次重要的國際會議,討論食品安全的未來。
Photo by Patricia Prudente on Unsplash
第一次會議於2月11日和12日在衣索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舉行,與會國多達130國,會中強調食品安全對糧食安全的重要性。其中,食品安全(food safety)意指食物在質上的安全,著重於食品的安全性,包括安全儲存、運輸、加工到烹飪等各環節,避免其遭受化學物質與微生物的污染;而糧食安全(food security)則意指食物在量的安全,即是否有能力確保食物穩定而安全的供應,並確保公平分配、公平獲取、持續來源等。

會議中強調,國際社會必須意識到,要實現糧食安全這項目標,不僅意味要生產足夠的糧食,所有食物是否可以安全食用也是至關緊要的。然而極端氣候變化將降低作物產量、限制糧食供應,並使窮困地區更容易食用到遭受污染的食物。

第二次會議將於四月在瑞士日內瓦舉行,將著重於加強國際貿易中食品安全的統一標準。

聯合國糧農組織在許多方面開展工作以促進食品安全。其中一項重要工作便是「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此政府間國際組織專門負責協調政府間的食品標準,建立一套完整的食品國際標準體系並出版食品法典(Codex Alimentarius),該項法典將涵蓋整個生產鏈,以便政府在不斷增加的新威脅出現時,能建立科學的、國際上可接受的標準,以確保進出口食品的安全。

資料來源:OH&SThe New 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