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科學家

昆蟲成為營養來源?歐盟准許蟲蟲食品上架

2018/02/12 2,247 0

餐桌上端出了蠕蟲、甲蟲和蟋蟀,你敢吃嗎?也許對亞洲人來說,對這些食物的接受度還算可以。在亞洲料理中,昆蟲入菜不算是一件太罕見的事情。不過,這些東西至今仍未出現在德國的餐桌上。但是在現今德國人就要開始考慮這樣的問題了:自1月1日開始,歐盟批准新項食品法規,允許以昆蟲及海藻為基底的食物進口歐洲,餐廳和超市也已經被核准上架此類產品。

為了因應新的飲食模式,從1月19日開始的柏林綠色週就打出了「未來吃起來是什麼味道?」的主題,而在會場上,各種昆蟲大餐開始紛紛出爐:人們可以在市場上享用美味(?)的昆蟲漢堡(內含甲蟲幼蟲)、再加上一瓶巴西莓果汁製成的汽水。

昆蟲體內富含蛋白質,因此有人估計將填補減少的肉類,成為人類蛋白質的主要來源。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農糧部(FAO)的統計,可食用的昆蟲已經有將近1900種、並出現在多達2億人的餐桌上。甲蟲通常是最受歡迎的,其次是毛毛蟲、蜜蜂、螞蟻、蝗蟲、蟋蟀、蟬、白蟻和蜻蜓。即使在一些歐洲國家如荷蘭、比利時、法國和丹麥,美味的冷凍昆蟲也陸續出現在貨架上。不過當然,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這樣的口味。雖然煎甲蟲、炸蚱蜢這種菜色不再只出現在電視上的叢林實境節目,但絕大多數的德國人仍還未準備好接受這樣的食物。根據民調,只有1/7的德國人能夠接受以昆蟲為食。

對於那些無法接受昆蟲成為人類食物的,也有人提出拿昆蟲來當成動物飼料,但這是否會那麼順利呢?慕尼黑工業大學教授威廉・溫帝許(WilhelmbWindisch)表示沒那麼簡單:「如果人們將昆蟲當成蛋白質主要來源餵養牲畜,將導致更大規模的廢氣排放。因為能量經過二次轉換,所消耗的能量要比現今
的農場模式還要巨大。」
許多含有昆蟲成分的麵粉已經進入消費市場,但消費者是否願意買單,則待後續觀察。 「昆蟲農場」中存在著巨大的矛盾,因為大部分的昆蟲其實並沒有如大家想像的那麼富含蛋白質,如果飼養富含蛋白質的昆蟲,那就代表高消耗。「而飼料的質量越低,那些排放到空氣中的廢氣如氮、磷、甲烷就越高。「如果只是將昆蟲拿來當成飼料,將會更加損害飼料轉化率,營養素經過雙重轉換,實在不符合經濟效益。」

最後,溫帝許博士表示:「如果我們想要讓這產業在經濟上可行的話,就必須找到最適於昆蟲消化的生物質,而且還必須夠實惠。而另一方面,我們也得找到能生產大量蛋白質的昆蟲。在這兩方面上面,我們都還遠遠不夠。」